馬雲說過:員工離職,不是心累了,就是薪資低了。
難道不是能力太強,另謀高就了嗎?
呃,誰對誰錯,咱慢慢品。
越有能力的人,越容易離職,這個觀點不存在正確與否,但是大多數情況下:
不成立!
首先,能力強是一個相對的概念
能力強,是基於一定的工作環境,發揮出來的職場技能較為出色。
是適應周圍形形色色的的「圈裡人」,並且得到多數人認可,配合。
通俗來講,就是在某個公司的某個部門,相比同崗位的其它人,做事效率高,嚴謹,思路清晰,解決問題專業能力突出,也能得到上層認可。
如果你離開之前積累的圈,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,未必能如魚得水。這一點在外企,國企和民企圈換過工作的人普遍感受得到。
因為一個人的適應力是有限的,同時對新環境的適應可能不堪其它「因素」的重負。例如市場環境,績效壓力,薪資制度,與管理層的相處,底層員工的態度,執行力。
在其沒有發揮出「強」的優勢前,便已經離職。
基於以上,越有能力的人,越容易離職嗎?
1.在已經證明你能力強的公司,越不容易離職。
2.在你嘗試去再次證明的新公司時,可能是越容易離職。
第1條,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懂?
這應該符合馬baba的觀點,既然我的能力得到了認可,說明無論在職位還是薪資上,已經得到了公司的嘉獎,如果我走,大概率是心累了,或者薪資提升有限。
我相信,大多數情況下,公司會正面給予提攜,而且職場人也會選擇第一條。
也就是我以前講過的,你在前十年糾結職位有沒有技術含量,過了十年你就開始糾結能不能升職了。
幹什麼崗位,還不得做到管理層才叫有「錢途」,這是最踏實的職場生活。
尤其在中小型企業,這樣的情況更為普遍。
因為你可能都聽過,畢業之初,學歷高的人往往沖著大企業去。大企業的平臺,對於那些去小企業打工的人而言,是一個迂回的目標,多數人在後期想基於職位層級提升的前提下跳槽,是拿不到社招offer的。
第2條,新公司不能給你的,足以證明你的強是基於上一份工作環境。而不是你去了哪裡,都能得到重視。這些人心理落差較大,離職的概率也更大。
其次,能力強是基於機遇和主動性
在大企業,同崗人數多的部門,埋沒人才的事一定都會有。大多數情況下,怪不得公司,畢竟好的機會是有限的,有能力的人是大於它的。
這時候你的主動性,你的運氣/機遇,手段,三者構成了你的「強勢圈」,機會自然是你的。
同樣這種情況下,又回到了前面的兩個情況:
1.在已經證明你能力強的公司,越不容易離職。
2.在你嘗試去再次證明的新公司時,可能是越容易離職。
「占坑」是職場流行的一個詞,大企業相對抗市場風險能力較高,福利穩定,發展空間大,管理者完全可以占一個坑,跳一個坑,絕不會沒看到下一個坑,就先讓出以站的坑。
基於這個條件,顯然是符合第1條結論的。
而第2條,偶爾也會成立。
這類便是挑戰,從大企業職業經理人的角色,去創業公司擔當重任。
互聯網行業,汽車行業的前瞻性方向,這類例子有很多。
對於他們而言,確實是越有能力,越容易離職。因為公司的環境成就了他們以後,這些人更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找更廣闊的資源,並創造價值。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在一家企業熬資歷,等晉升。
以上級別的人,其實在製造公司的環境下是比較少見的,往往多見於研發方向的一些高管。因為永遠都是上游做技術革新,下游負責將「苦力」變成「錢」。
讀到這,有沒有找到答案?
越有能力的人,越容易離職嗎?
真正有能力的人,那不是離職,而是不同形式的自我創業。
那些看似有能力的人,脫掉工作服,就像沒有了護身符,不一定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