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真正認清自己時,才是你職業生涯開始的時候
最近,小編關注到一部豆瓣評分 9.0 的新劇: 《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》,由陳意涵、林心如等人主演。
講的是主角們在職場中陷入各自困境,被排擠、刁難、挖坑,因工作安排引發激烈衝突,但她們會用勤奮和努力解決工作中的難題。
後來一起創業,現實中創業能遇到的坑,她們也幾乎都踩過了——租門店碰到合同糾紛,開發出來的產品無人問津、給甲方報方案創意被盜......
這部劇很真實的,裡邊有一句話,戳中了很多職場中人的心:
「你在工作中,有感到幸福的時刻嗎?」
小編也把這個問題給到了同事們,得到答案有:
忙裡偷閒打個盹兒,客戶爸爸閉上了嘴兒;
下班前發了薪水兒,隨時能吃個零嘴兒;
......
相比於幸福時刻,關於工作,他們談的更多的是擔心和遠慮:
擔心 如果自己長期處在一個行業,自己的人生就會被定型,以後只能繼續從事同樣的工作,數十年如一日;
擔心如果自己選擇了事業而非家庭,那與另一半、孩子和朋友的感情是不是就會逐漸疏遠;
擔心時間長了,即使偶爾有轉行的念頭,也會因為無從下手而繼續為了生活妥協;
......
其實所有的疑慮和擔憂歸根結底,就是一個問題:
我的職業生涯,還有其他可能嗎?
今天,小編就給你們講講 《他們轉型成功的那些事兒》 。
01/
小曼 says :
轉型是有一套方法論的
4 年前,出於對培訓的喜歡,我從銷售崗降薪轉到企業內訓。
2 年前,有點迷茫,因為公司資源有限,發展前景不樂觀,未來方向是怎樣我也不清楚。
「換個工作就好了」,我想。
有一次,真有個不錯的機會。可幾輪面試下來,我卻並沒有想像中的興奮。
照理說,也是知名公司,崗位福利待遇都比現在好。可...除了這些,工作內容並沒有什麼變化。
「真的是你想要的麼?」我問自己。
35 歲,職場 13 年。我想要的不是隨便再換一份工作,而是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。
之後我上了職場再定位課程。越來越清晰的是:我熱愛培訓,我想從內訓師轉型成自由培訓師。
也是在課程中,我接觸到了優勢,我要成為一名優勢教練。
1 年前,我認證了蓋洛普優勢教練。開啟了斜杠:付費優勢諮詢和輔導。
今年 1 月,我辭掉了本職工作,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,專注優勢培訓。
對於我來說,優勢是我熱愛且擅長的細分領域,1年的斜杠讓我對自己的價值也更自信。
我的轉型是成功的,一句對轉型的感受:
轉型是有一套方法論的。 學習方法論,不斷探索,就能找到。
02/
Mia says :
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之後
一切皆有可能
第一次職業轉型,是因為我恨透了原來的工作。
那時候我在石油公司做銷售,跟客戶吃飯都是先幹一(高腳)杯蒙古王再說。
吐過無數回之後,毅然決定不幹了,能找到啥工作是啥吧,反正老娘是不想在傳統行業做銷售了
於是去互聯網公司做 HR,工資減半,從小白做起,996...
還好,我發現了我不想要的是什麼。
而 第二次職業轉型,是因為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是什麼。
那時候我在一家投行做 HRD,跟最優秀的同齡人共事,在北京最貴(之一)的寫字樓上班。
但我又辭職了,沒有工資,又繼續從小白做起,007...
還好,到現在還沒有餓死,而且在以一種更能接受不確定性的方式活著。
20 年前我不會想到自己會做 HR;
10 年前我不會想到自己會做教練;
5 年前我不會想到自己脫離一家所謂的「公司」還能活下去。
一切皆有可能,在這些可能之後,更重要的是不斷進行自己探索,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。
03/
軼之 says :
轉型並不一定要從零開始
我是一名公益行業職業從業者。
29 歲那年判斷行業發展空間窄,開始琢磨轉型進入商業環境。剛開始沒有完整的職業發展定位和計畫,只知道想逐步把公益變成副業。
2019 年底, 裸辭了互聯網企業商務工作之後,我進入了 有意思職場轉型課。
第一次,我對腦中所有天馬行空的職業想法做了梳理和規劃。
還記得課程中,我給自己列了3個理想職業:兒童博物館館長、社會設計師、諮詢顧問。
你猜怎麼著?
我在 2019 年底面試了一家兒童博物館公司,迅速自己否掉了這個方向;
然後在 2020 年中,興致勃勃地面試一家社會設計公司,在最後和創始合夥人的面試中沒有通過,意識到社會設計方向不對,PASS;
那剩下的最後一個諮詢顧問方向呢?
回首 2020,諮詢顧問是我摸索投入最多的一個方向。
我用半年時間,去了全新的城市做全新的工作——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工貿一體數位化搭建和諮詢服務,然後和聯合創始人鬧掰, 第二次裸辭;
用了 1 年的時間, 業餘參加 ABC 公益諮詢志願者,貢獻 300+ 志願小時,收穫前所未有的成長和肯定,重新審視公益知識對職業發展起到的「複利作用」。
還歷經了 66 天失業找工作的掙扎。
終於在第四季度入職現在的公司,專注做高淨值人群公益慈善解決方案的協力廠商諮詢,出任總監崗位,以副總目標培養。
我不覺得說自己已經算轉型成功了。但我肯定自己走在了對的路上,挺開心的。
而我對於這個階段轉型的最大感受就是:
轉型並不一定要從零開始,並不是要完全拋棄現狀。
04/
小睿 says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