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進行「表達」這種活動。那怎樣去表達,才能夠讓別人願意跟你繼續聊下去,甚至跟你構建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呢?答案很簡單,只要你懂得給自己的談吐「潤色」一下就行。這個「潤色」有五個方面,平時說話的時候,有意識地針對這些地方進行調整,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的表達更加出彩。具體哪五個方面呢?以下,敬請enjoy~
1、說話要有point
在現實生活中,說話主次不分、有頭無尾、重點不突出的人,還真不少見。他們說著說著,興致來了,就開始天南地北地亂侃一番了。跟這樣的人聊天,由於時常抓不到他們表達的point,所以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去回應、搭話才好。所以,不管我們要說什麼話,都要讓你的表達有一個主要的point,而所說的話,都是圍繞這個point去構建的。所謂「point」,不僅是重點,也可以是結論、觀點、想法。電腦科學家吳軍老師,在課程《閱讀與寫作50講》裡說到一條表達的技巧:「每次只講一個重要的主題。除非你和聽眾都有足夠多的時間,否則不要試圖一次講很多內容。」例如之前我用到的一個例子,美國人際關係專家戴爾·卡耐基講的一件事:很多年以前,我舉辦教學會中,有一個從紐約《太陽報》來的記者,毫不留情地不斷攻擊我和我的工作。我當時真的氣壞了,認為這是對我極大的侮辱,不能容忍。我馬上打電話給《太陽報》執行主席,要求他特別刊登一篇文章,以說明事實真相,不能這樣嘲弄我。我當時下定決心,要讓犯錯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。現在我時常為當時的舉動感到慚愧。我現在才瞭解,買那份報紙的人大概有一半人不會看到那篇文章,看到的人裡面又有一半隻把它當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,而真正注意到這篇文章的人裡面,又有一半在幾個禮拜之後就把這件事情忘得一乾二淨。由於看報紙的人,大多數人都會忘記這件事,所以我的過於執著,就顯得沒必要了。這段話,你是不是一聽就明白呢?最後一句是結論,而整段話都是圍繞這個結論做闡述,講故事、說例子、談感受,一氣呵成。所以,想要傳達出清楚、條理、有組織的意見和資訊,最好讓你的重點非常清晰,一聽就懂,然後其他資訊都是為這個重點而服務。記住,跟別人閒聊也好,吹牛也好,每次圍繞一個主題講話,別人就知道怎麼跟你繼續聊下去了。
2、讓語言更生動
怎樣的說話最沒有魅力?你可以從你小時候接觸過的老師找答案。哪些老師講課讓你昏昏欲睡,哪些老師講課讓你精神飽滿呢?而那些講課吸引的老師,都有什麼共同點?當然就是生動了。來看一個例子。有個學生, 向別人講述自己的父親學電腦這件事,他說:「我爸今年五十多歲了,是個技術員。為了跟上時代,他最近去學習電腦。我媽就跟他說:‘算了吧,都一把年紀了,還能學會嗎?’剛開始,我爸都會裝作沒聽見,後來媽媽又嘮叨了好幾次,爸爸終於憋不住了,說:‘我學電腦,你看電視,你別來管我,我也不管你,大家互不干涉。’媽媽覺得在理,於是說:‘也是,學會了電腦,省得以後麻煩別人,那我就不打擊你了’。現在我爸學得挺好的。」這個表達,一般情況下並沒有太大的問題,但聽起來總是沒什麼特別,有點平淡。那怎麼讓這番話「生動」起來呢?換成這樣子看看:「我爸今年五十多歲,是個土得掉渣的老技術員,為了要跟上時代的步伐,卻突然心血來潮學起了電腦。我媽媽第一個就站出來嘲笑他了,說:‘算了吧,這個年紀才去學電腦,你的大腦忙得過來嗎?’剛開始,爸爸把這些話只當做耳邊風,後來媽媽又嘮叨了幾回,爸爸終於憋不住,反駁說:‘我學電腦,你看電視,大家河水不犯井水,各走各路,你這樣打擊我又於心何忍呢?’媽媽確實覺得於心不忍,就說:‘也是,學會了電腦,省得以後總是找救兵,我就不說風涼話了’。現在我爸學得挺帶勁了。」兩種表述,是不是後者聽起來更生動?區別在哪裡呢?區別就在於,講述或描述的時候,後者會給人更加具體的畫面感,詞語的情感色彩很豐富,給人一種不是那麼「文縐縐」的感覺。對於口頭表達來說,這是非常重要特性。例如「大腦忙不過來」這個表達,就比「大腦不靈光」更加擬人化,有畫面感。所以,想要讓表達更加生動,我們就需要遵循這個法則去潤色表達,從味覺、聽覺、視覺、觸覺這些地方,用感情色彩豐富的詞彙去包裝它們。同時,注意你說話時的語氣、語調、語速、節奏等,這些因素,可以把一句平淡無奇的話語變得抑揚頓挫,充滿節奏,從而讓我們在聽覺上感到很有意思。這樣,你就會成為「說話又好聽、個個都喜歡的人才」了。
3、添加恰到好處的幽默
一個說話幽默的人,肯定會受到大家的歡迎,不管是偶爾「開開車」,還是自嘲一番,都能夠營造出融洽友好的談話氛圍。雖然有人的幽默是天生的,但這個「天生」,也只是指的是心態、思維這些方面,因為幽默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,同時也要有敏捷的思維。否則,碰到下雨就唉聲歎氣、萎靡不振的人,是很難幽默起來的。而幽默的人,就算當下心情不好,也會以此作為素材去幽默。例如蘇格拉底的妻子,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,往往當眾給這位著名的哲學家以難堪。有一次,蘇格拉底與幾位學生討論某個學術問題時,他的妻子不知何故,忽然叫駡起來,沒多久,還提起一桶涼水沖著蘇格拉底潑了出去,致使蘇格拉底全身濕透。學生們對此感到十分尷尬而又不知所措。這時,蘇格拉底詼諧地笑了起來,說道:「大家也都看到了,打雷之後肯定是要跟著下雨的!」大家聽了都欣然大笑起來,更加敬佩這位智者的胸懷。有了良好的心態作基礎,接下來運用一些幽默技巧,就可以讓表達增添一些幽默感了。 技巧一:設置包袱所謂「抖包袱」,就是表達時,前面的話語做鋪墊,最後來一個出其不意,抖出包袱,讓人思維轉不過彎來,引起發笑。例如,小明上課跟女同學說話被老師抓到。老師問道:「站起來,為什麼上課跟旁邊的女生說話?」 小明說:「我只是在問她問題!」 老師:「有問題應該問我啊!」 小明:「你今晚有沒有空呢?」 老師:……… 技巧二:移花接木有些詞在修飾不同的物件時,表達出來的意思和效果會給人大相徑庭的感覺的。當你用一些正式的詞語去表達不正式的事情時,就會讓人產生「思維錯位」。例如你自我介紹說:「我工作不突出,人緣不突出,唯一突出的,就只有我的腰椎間盤!」 技巧三:曲解意思把一個概念的原本表達的意思,另闢蹊徑地去理解它,從而得出新的意思或結論。例如有人說,現在的女生都做到了「三從四德」!三從:從不洗衣,從不做飯,從不拖地。四德:老婆化妝要等得,老婆花錢要捨得,老婆發脾氣要忍得,老婆不開心要哄得。 技巧四:運用比喻通過比喻,讓言談形象化,可以起到幽默風趣的作用。例如你看到同事今天上班,頭髮非常淩亂,好像沒有梳洗一樣,這時你就可以說:「你今天為什麼這麼想不開,要頂著個‘鳥巢’上班呢?」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其他的技巧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底下去搜尋學習。
4、讓你的話聽起來很有分量
跟別人聊天的時候,那種泛泛之談,並不會讓人覺得你的表達很有魅力的。相反,如果你能夠給出自己的深度見解,或者能夠論述出自己的理由,你說出來的話,就會給人很有分量的感覺。那怎樣才能讓說話更有見解呢?有兩個做法:1)切入其他角度思考問題;2)用專業的術語去進行表達。所謂「切入其他角度思考問題」,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。當你能夠從其他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,你肯定會得出其他結論,而如果你能夠為這個結論,說出相應的論證,那麼就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。同時,說話的時候,夾雜一些行業的專業名詞和自己的專業分析,也會讓你說出來的話聽上去更有道理。例如你一個女性朋友跟你抱怨說,她母親總是喜歡給她買衣服,每次去哪裡旅遊回來,肯定會買幾件衣服給她,但每次買的衣服都不是她習慣穿的那些,讓她很是煩惱。如果用一般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,你肯定就會說:「哎呀,老人家嘛,總是喜歡給子女買東西,這都是愛啊!」這種說法,就是泛泛之談了,而且沒有深度。但結合上面兩點,你就可以這樣說:「其實這很正常,這就是心理學上的‘虛假同感偏差’,就是人總是會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、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,總是假定自己與他人是相同的。如果你確實不喜歡母親這樣做,不要怕不好意思,直接表明你的看法,讓她覺得你們的衣品是不同的,這樣會改變你母親的做法。」這樣說,是不是給人更有見解的感覺呢?想要讓你說出來的話更有道理和更有深度,適當表露出自己對某方面問題的專業性,夾在一兩個專業詞彙,都可以提高別人對你認可度。當然要說得適當,畢竟過度賣弄,就會留給對方留下「很裝」的印象了。這點一定要注意。
5、尋找共鳴點聊天
什麼「共鳴點」?就是你說的話,對方願意聽,能觸發到其內心的情感,那麼這些話,就是製造共鳴點的條件。
我們跟別人聊天的時候,最好找到跟對方興趣愛好相似的話題。商業談判的共鳴點,就是雙方合作達成的共識。而平常生活當中的閒談,其共鳴點就是對事物的相同看法和感受。我們在跟陌生人開始聊天的時候,需要根據物件的特性,找到適合的話題構建聊天態勢。有了好話題,彼此才能放低戒備心,用自然的姿態去交談。也就是說,選擇的話題一定要適當,才會避免尬聊的情況發生。而一般來說,從聊天層面分析,能用來交談的話題可以分為四種:1)只有一方熟悉的話題;2)雙方都熟悉的話題;3)一方熟悉,一方感興趣的話題;4)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;這四種話題,都能夠形成聊天態勢。但從下往上發展,越是能夠以往上的意識去尋找話題,越是能夠讓彼此的聊天更順暢自然和無拘無束。換言之,最好的聊天話題,就是雙方都能聊,雙方都有興趣聊。如:A:聽說小明攢夠錢去外國旅行了,你知道嗎?(試探話題)B:我想應該是。他之前一直在兼職掙錢,很努力。A:那真的要替他高興了,希望今年也可以到外國走一趟。你呢?有旅遊的計畫嗎?(聊對方的事)B:都沒有時間,工作上的事讓我走不開,我也想去旅遊放鬆一下啊!A:有這麼忙嗎?(關心對方)B:不想忙也得忙,我還有房貸要還,這種生活上的壓力,比工作上的壓力還要大!A:對啊,上一年聽你說要買房子,沒想到現在你都已經在還房貸了!B:生活就是這樣子,很多我們以為還輪不到自己去做的事情,漸漸地慢慢地,我們都統統要去做了。(論述話題)A:有道理啊。對了,你買彩票的運氣怎麼樣啊?B:那個純粹是為了娛樂,我可沒指望那個給我帶來意外之財。A:哈哈,也是。當然,有時候對方作為「賓客」,我們必須要以對方為主角,聊一下對方能聊,對方有興趣聊的話題。按照這些方法去說話,你就會給人「會說話」的感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