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每天堅持疊被子,生活就不會失控

sweet 2021/02/23 檢舉 我要評論

生活在一個失控的、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,我們太需要一點可以掌控的事情來維持生活和內心的秩序了,哪怕只是起床睡覺這樣的瑣事。

李誕在《奇葩說》中說過他有一個堅持多年的習慣:不早起,為了不早起從來不接上午的工作。也不是起不來,只是用這樣一個看似荒謬的底線給自己一點掌控感。

「生活大部分時候都是失控的,你控制不住,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小底線小原則,那麼在無常的生活中,有這樣一個小小的掌控感,是很幸福的。」

豆瓣上有個話題#維持自己生活或心理秩序的小習慣,大家分享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習慣:牙膏一定要從底部擠,每天起床都要疊被子,心情不好的時候收拾屋子,寫日記……

這些在別人看來大可不必的事,對自己卻十分重要,通過堅持自己獨特的小習慣,或許能讓生活和內心多一點掌控感和秩序感。

記錄

思緒繁雜、心神不寧的時候,不妨試著寫點什麼,書寫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。無論是隨意的塗鴉、客觀地記錄,還是深入思考和表達,寫著寫著或許就清晰了。

@是名一鹿:

心亂如麻的時候,就寫寫字吧。

@沈韶君

1、寫,寫什麼都行,不要停下來;

2、看書,看短篇故事;

3、看電影,平靜的電影比如《杯酒人生》;

4、喝酒,甜的,能喝明白;

5、自拍,然後心裡想:我他媽真是太好看了

@yabby:

寫東西。

語無倫次的寫,口不擇言的寫,亂七八糟的寫,事情寫出來就好多了,就沒有那麼亂了

@lee:

目前記錄的一些小習慣

P1 記錄成功日記

P2 記帳

P3 記錄時間

P4 記錄運動

P5 記錄吃了什麼

P6 記錄穿了什麼

P7 記錄擁有什麼

P8 記錄清單

P9 列目標

@博物館君:

每天記錄一件快樂的事情😆

@Obliviate:

1.堅持了三年手寫日記

2.寫字貼並打卡錄影監督自己

3.和好友約定每天打卡完成任務(先發紅包給她,每天打卡返錢,如果沒打卡錢就是她的)

不知不覺堅持變成一種習慣,說不上有沒有變好,但是生活非常充實,知道自己完成了什麼的滿足感!

和自己對話

還有人喜歡和自己對話,自己當自己的「樹洞」。隨時隨地表達,時過境遷,回看當初的自言自語,也是一種特別的記錄。

@松子:

跟自己對話,不間斷表達,為生活和自我傾注一場曠日持久的凝視。

整理房間

中國有句老話「一物不掃何以掃天下」,還有人說「一個人的房間反映的就是他的內心世界」,或許有一定道理。定期斷舍離,扔掉多餘的東西,讓物品各歸其位,也是一種維持生活秩序的方式。我們無法掌控複雜多變的外部世界,至少可以讓自己那方小天地整潔有序、妥帖安穩。

@趣多多:

好好吃飯,閱讀,整理房間

@倒數第二個:

早上起來疊被子算不算

每天都疊

風雨無阻

@風盞:

小到焦慮的心情或者不順的一天,大到失戀或是學業低谷,都是一個:收拾屋子

屋子邊邊角角都料理好了,就該收拾收拾心情好好生活了。

@黎霹靂:

早睡早起,看小貓喝水。

勞逸結合,有空多讀書。

好好吃飯,變柔軟一點。

買花

@S是一顆小行星:

1、買花。只要在家,家裡的鮮花就不會斷。

2、買書。看到書櫃的書一點點增多就很滿足。

3、咖啡。每天至少一杯咖啡。 因為有這些,不管多疲累,回到家就會被治癒。

設置「焦慮專用時間」

焦慮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大部分人的精神常態,完全擺脫焦慮不太現實,但可以嘗試減少焦慮的時間。比如有人給自己設置「焦慮專用時間」,只在一天中固定的時間段允許自己焦慮。

@紫菜海帶:

設置焦慮時間

晚上七點到七點十五

啥也不幹就焦慮

其他時間不許焦慮

自我肯定

習慣自我懷疑和否定的人更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失控感,試著學會自我肯定,不一定需要做出了不起的事情才肯定自己,每天都找一些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,日積月累,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吧。

@Bambi Chen:

我有一個維持心理秩序的小習慣: 每天晚上在筆記本上寫下三條自我肯定。什麼內容都可以。

比如今天的意面做得很好吃,比如今天練習插花有了新感悟,再比如今天努力工作了。再微小的事情也可以,寫出來,然後加上一個大大的GOOD!

作為一個習慣性自我否定的人,自從去年秋天開始執行了這個小習慣,負面思考減少了很多,心理上輕鬆多了,希望慢慢可以達到男生特有的「莫名的自信」的境界😂

@就放輕鬆:

1. 不要過度自省

2. 散步,都不要帶耳機

✏去公園/市場逛逛(看廣場舞,看小朋友輪滑,特別生活氣的治癒)

✏多走走,走遠一些(單純消耗體力,分散注意力)

3. 在家看電影看書等

✏看歷史紀錄片,章節短且分集的(效果跟登山頂感覺類似,啥啥都渺小)

✏看短篇小說(較容易集中精力看完,且有成就感)

✏聽所有你喜歡的歌

4. 運動不要停,一定不要停

✏一定要選或學一個感興趣的運動(非常重要,所有的汗水淚水都流給它,還能還你多巴胺)

5. 把每天的焦慮放在一個固定時間

✏不要壓抑焦慮,不要對抗,每天抽一個固定時間去想它,就那半小時去想,使勁想。過後就完全不想。

6. 每天定個小計畫

✏ 小計畫!小計畫!每天都堅持。就是自己不用太費勁就能完成的,增加成就感(比如一天10個俯臥撐,看10頁書等)

7. 洗澡/打掃屋子

✏ 打掃屋子很有用,洗澡也有用,畢竟我在浴室哭也沒人發現。

8. 哭😭 大聲哭

@紅豆♥:

負面情緒一定要表達。

這個朋友看樣子不想聽了,就換個朋友說,或者發豆瓣,實在誰也不能說的就寫日記。總之一定一定不憋著。不要管表達了之後有沒有用,表達跟憋著就是不一樣。

千萬不要跟喜歡冷暴力的人在一起,因為他們就是想憋死你。

我覺得這是導致我目前為止還活著的一個重要習慣。

圖源|《天氣好的話,我會去找你》

信息「斷舍離」

資訊超載是一種負擔和消耗,每天被海量資訊轟炸、淹沒,牽動我們的情緒和想法。資訊也需要「斷舍離」,學會克制對無意義資訊的關注,減少外界的干擾,把注意力放在具體的生活和真正重要的事情上,才是對自己負責。

@沈入忘:

去年我看書的狀態奇差!感覺是最近五六年內最看不進去書的一年。

年底的時候徹底截斷了短視頻,dy卸載,也刻意拒絕在wb和視頻號無意刷到的短視頻。感覺整個人的注意力又回攏了些,不至於看幾分鐘書就抓耳撓腮的。

以我自己不科學的觀察,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有可能在日常行為習慣中被毀掉,但也是可以在可以練習中重新找回的。

@起:

1  每天給自己發一封電子郵件,啥都說,類似於日記,好的壞的吐槽的都說出來。

2  每個月最多只允許發一次朋友圈,管理好自己的表達欲,實在憋不住去微博。

3  遮罩大多數人的朋友圈,不應該浪費時間在八卦上,有一些推薦書籍或者電影的朋友圈可以一周看一次。

4  每次當陷入情緒的時候,告訴自己,不衝突,就是在節約時間和精力。

5  不去看微博熱搜,每個星期定期去看一些優質的博主就夠了。

6  一周保持至少3次的運動時間,出汗的時間,會找到繼續吃美食的動力。

7  很想買東西的時候,首先買書,其次是買吃的,這兩件花錢性價比最高。

8  手寫字讓我快樂,還保留著高中時期手抄本的習慣,抄錄一些喜歡的詞句。

@Endlesswavy:

每日謄寫鍾愛的詩句,之二。

「睡前數錢」

@沈持盈:

小時候看《山月不知心底事》,就記得女主角向遠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數遍身上的錢。即使是老公被綁架撕票之際,也依舊如此。

於是我每天睡前都會點一遍自己全部的資產。錢是穩定,是弱者的圈地前提;錢是風險,是強者的生產資料。

無論處在何種心理狀態,睡前數錢都能讓我迅速恢復平靜。

「吸收人氣」

人是群居動物,一個人待時間久了容易陷入負面情緒。「人間煙火氣,最撫凡人心。」多接觸人,到人群中去,去公園,去菜市場,去大街上,去和人交談,去看別人如何生活、如何交談、如何玩樂……

@Bazinga:

「人間煙火氣,最撫凡人心」,心情低落時候,就喜歡出門溜馬路,看人來人往,看人生百態。

@赫拉紮德:

獨居者一定要注意每天找點方法吸收人氣,否則一直一個人待著真的很抑鬱,今天我的「吸收人氣」任務是去公園裡逛一逛。

公園裡有練書法的,有撞樹治百病的,跳廣場舞的,仔細觀察廣場舞還有不同的門派類別。音樂組的老爺爺按著薩克斯帶著一位不怎麼熟練的老奶奶一起吹,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。

而在廣場上,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正在打羽毛球,小男孩說「你犯規了你犯規了!」小女孩說「不,我沒有!」

於是小男孩說「好吧,那你沒有犯規。」

確定無疑的事有這麼一兩樁,也就足以抵禦世間的種種無常了。」

——陳春成《夜晚的潛水艇》

是啊,除了生活的點滴細節,我們真正能把握的東西又有多少呢?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